新生儿大便初生时期是指出生后的24小时内的排便,通常回稀便。因为胎儿在子宫内存在羊水的环境中,不像婴儿生活在外界,消化系统也没有运转过,因此出生后的初期宝宝的肠胃还没有充分成熟,肠蠕动不足,大便也不会凝固。新生儿大便在24小时内不稳定是正常现象,让宝宝多吃吃乳头可以加快排便。
母乳喂养的宝宝往往排便比较勤,初生后24小时内大便1-2次是正常的。婴儿出生后,母体分泌的初乳中含有乳糖、菊粉酶及其他易消化成分,有促进肠蠕动、促进排便的作用。随着宝宝的成长,3-6个月时,排便的频率会逐渐减少,一天1次或1-2天1次。
同时,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大便的颜色、质地上也有所不同。婴儿便便呈现金黄色、软糯状。黄色表明宝宝喂养充足,软糯状表明肠道蠕动正常,不存在排便障碍。
人工喂养的宝宝在排便的规律上与母乳喂养的宝宝有所不同。人工喂养的宝宝排便的频率通常要少,一天排便一次或两天排便一次属于正常值。这是由于婴儿消化过程中吸收的能量比母乳喂养的宝宝多,产生的粪便较少。但是人工喂养的宝宝有时候会出现大便干燥、难排便、大便颜色偏黑等问题,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有时候婴儿的大便会出现异常情况,如便便偏黑、绿色、黄绿相间、粉红色等。这时候需要观察宝宝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呕吐、腹胀、不断哭闹等,以确定是否需要及时就医。其次,如果婴儿连续48小时以上没有排便,应该及时就医。
总而言之,婴儿产后多久大便正常值因喂养方式不同而略有差异,除了排便时间,大便的颜色、质地也是需要关注的指标。若宝宝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