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出生后可以不完全成熟,身体相对较小,无法像足月婴儿一样天气渐冷时自我保暖。因此,早产儿保温箱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温暖稳定的环境,使早产儿保持稳定的体温。保温箱内的温度和湿度可以进行调节,一般保持在32-36摄氏度和40-60%的相对湿度。此外,保温箱还可以提供防尘、阻止噪声干扰、保护早产儿不受任何感染的作用。
早产儿的停留时间在保温箱内可以根据多种因素来决定,如早产儿的体重、面积/体积比例、肺部发育状况等。一般来说,28周早产儿出生后需要在保温箱内停留至少2周的时间,待早产儿的体温、体重、呼吸等各项指标达到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保温箱的使用时间或关掉保温箱。在保温箱内停留时间的延长或缩短,需要医生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
早产儿在保温箱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医护人员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检查,观察早产儿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体重增长情况、皮肤颜色、反应等。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早产儿进行调整保温箱内的湿度、温度、氧气浓度等环境参数;每天对早产儿进行定时更换护理位置,防止压力损伤;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肠胃通畅检查,观察大小便情况等。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发现早产儿的异常情况,对早产儿做出适当的处理。
早产儿从保温箱出来后,需要适应新环境。医护人员需要确保早产儿的身体状况已经趋于稳定,然后逐渐减少保温箱的使用时间,将早产儿转移到普通的婴儿床上。在转移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保持宝宝体温稳定,确保宝宝吃喝等生活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加强感染的预防工作并对宝宝的各项指标做好监测工作。同时,家长也需要了解早产儿的特殊需要,感受宝宝的情感需求和身体状态,尽可能地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逐渐地,早产儿会适应新环境,随着病情的趋于稳定,生活也将渐渐恢复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