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也叫做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皮肤出血点和瘀斑,黏膜出血,幼年者可合并关节疼痛。
常见的原因有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己的血小板,药物反应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化疗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等等。
激素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的常用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自身免疫系统对血小板的攻击,减轻炎症,并刺激骨髓的产生血小板。
激素治疗的药物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等。疗程的长短一般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来决定,通常情况下,激素治疗的时间为数周至数月不等。
然而,激素治疗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因此,医生需要在治疗方案中对这些副作用进行权衡和考虑。
评估治疗效果是血小板减少治疗的重要环节。主要的评估指标包括患者的症状、血小板计数和出血情况等。
症状的缓解是治疗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出血点和瘀斑的减少或消失。
血小板计数也是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达到正常范围内即可停止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激素治疗可能存在所谓的“反跳现象”,即停药后,疾病可能会再次发生,因此,医生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来判断是否停药。
预防血小板减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 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3. 避免出现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红斑狼疮等。
4. 增加膳食中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类、豆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