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其中,抗组胺药是最常用的过敏药物,它能够快速缓解过敏反应症状,如荨麻疹、瘙痒等。皮质类固醇常常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症状和炎症反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如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不同类型的过敏药物,反应时间也不同。抗组胺药的反应时间一般较短,通常在服用后30分钟内即可见效,最长不会超过1个小时。皮质类固醇的作用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通常需要数小时至数天时间才能缓解过敏症状。而免疫抑制剂常常需要几周甚至数月时间才能发挥最佳的疗效。
个体差异也会影响过敏药物的反应时间。一般来说,身体反应快的人服用药物后,症状缓解的时间较短;而身体反应较慢的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见效。此外,药物的剂量和服用时间也会影响反应时间。服用过量的药物,会使反应时间缩短,但容易导致药物中毒;服用时间过长,容易产生耐药性,降低药物的疗效。
有时,人们在服用过敏药物后出现了一些过敏反应,其实并非药物所致,而是服用药物过程中,同时进食或接触了其他过敏源所导致的。例如,服用抗组胺药物后,出现皮肤红肿或呼吸道症状,实际上可能是同时暴露在花粉或宠物皮屑等过敏源中所导致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