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不全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常见于婴幼儿期。该病是指肠管及其血管等被外力压迫或牵拉后引起的肠腔狭窄、肠管扭转、肠套叠致梗阻。常见的症状有呕吐、腹泻、腹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甚至死亡。
治疗小儿不全性肠梗阻首先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脱水明显时可考虑输液治疗;
2)控制感染,注意卫生防护,避免继发感染;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情的进展或转归;
4)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性治疗。
小儿不全性肠梗阻的病情轻重和孩子个体差异有关,治疗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如果症状明显、时间过长,病情复杂,治疗时间可能较长,同时需要强调的是治疗过程中加强对患儿的护理,提高对病情的观察和对症支持治疗的营养支持等措施,有助于更好的控制病情,缩短治疗时间。
对避免小儿不全性肠梗阻的发生,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小儿不全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2)保持宝宝的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紧张、惊恐、哭闹等行为;
3)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饮用富含糖分的饮料或过食油腻食品;
4)保持宝宝的肛门清洁卫生,防止疾病的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