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症,也称为睡眠相关交通事故(Sleep-Related Crashes, SRCs) ,是指在驾驶、操作机器或者从事其他需要处于清醒状态下的活动时,发生的与睡眠失调有关的不适或事故,导致车祸、机器故障、人员伤亡等问题。夜行症是一种严重的睡眠障碍,对个体和社会危害极大。很多患者以为多吃调整作息即可,其实它的治疗很复杂。
目前,治疗夜行症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矫正,同时要结合心理治疗和病因治疗。
首选药物治疗是利用中枢神经抑制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进行治疗。苯二氮䓬类药物可以减轻夜行症患者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感、焦虑和疲劳等问题,使患者更容易放松和进入睡眠状态。但是,药物治疗不能长期使用,容易上瘾和依赖,并且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行为矫正是指建立一种自觉、有效的作息和习惯,达到恢复正常睡眠的目的。行为治疗包括意识某些指标的重要性,比如规律的睡眠、运动、饮食等;不增加任何不必要的压力;按照既定计划完成特定的项目。治疗应着眼于过程和效果,以此来保持作息习惯的规律性, 从而成功摆脱夜行症的困扰。
夜行症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合理安排作息和规律生活习惯。
对于有夜行症病史或症状的患者,应该避免在晚上或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进行夜间长途驾车、操作机器或从事高度需要注意力的工作。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也应强化睡眠注意事项,包括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教育提供对健康有益的饮食均衡,及时锻炼身体,避免摄入过量健康状况不好的食品等等,注重睡眠品质,及时进行有效的压力缓解。
因为夜行症的病因比较多,所以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和症状表现都不一样。
如果是心理性夜行症,患者需要判断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加以解决,比如进行减压、消除疲劳等等。如果是药物性夜行症,就应该考虑是否需要更换药物,或者减少药物的剂量,最好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总之,治疗夜行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因、症状以及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也需要患者本人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生的嘱咐,保持良好的生活和作息习惯,才能够让夜行症得到更好的康复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