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遭受抑郁症困扰,然而,抑郁症除了影响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那么,抑郁多久会导致高血压呢?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实质就是负面情绪的大量积累。抑郁患者常常在长时间的不良情绪状态下,身体内分泌物质常常失衡,失去对血压的控制能力。抑郁对血压的不利影响是通过“压力-神经系统-内分泌-高血压”这个通路实现的。此外,抑郁情绪还能促使人们在饮食、睡眠等方面产生不健康的习惯,如过度饮酒、吸烟、饮食不规律等等,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对于抑郁的程度,轻度到中度的抑郁症患者,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改善饮食、作息等生活方式,进行适当的调节,血压就能很快得到恢复。但是,对于严重抑郁症患者而言,其高血压的治疗就会比较复杂,除了改变生活方式外,还需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专业的心理治疗。此外,严重的抑郁症状也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管弹性下降,血管收缩功能下降,血管紧张度增高,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抑郁对高血压的影响,可能会因为不同的阶段而产生不同的差别。一般而言,抑郁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对高血压的影响也就越大。当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并长时间保持在这种情绪状态下时,已经会对身体产生不可逆的损害,高血压的发生概率也就越大。此外,针对青年人群而言,长时间的抑郁症状可能对血管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从而提高这类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
为了预防和治疗抑郁症相关的高血压疾病,需要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需尽量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身体锻炼,定期体检,减少饮食油腻食物等等。同时,在抑郁症状严重时,应该及时就医,遵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以此避免高血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