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里的宝宝因为接触外界的时间比较少,皮肤中的维生素D的合成量就会较低,而该维生素对宝宝的骨骼生长极其重要,因此需要适当进行晒太阳。
晒太阳有助于宝宝身体内的维生素D的合成,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有益于宝宝骨骼生长健康。
晒太阳的时间和频率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季节来确定,一般建议在早上9点到11点之间,或下午3点到5点之间,因为此时阳光较为柔和,对宝宝的皮肤刺激较小。晒太阳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20~30分钟左右,如果宝宝皮肤晒伤或红肿,建议减少晒太阳的时间。
礼拜天可以多晒一会,平时可以安排2-3次,每次晒太阳约10-15分钟,不过目前没有普遍的科学建议。
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晒太阳也很重要,可以选择在家中阳光充足的窗户旁,或者前往室外的公园等场所。如果在室外晒太阳,一定要避免阳光过于强烈的天气,比如高温、烈日等。同时,要注意防止宝宝晒伤和中暑。
晒太阳需要注意宝宝的身体状况,如果宝宝身体不适,有感冒、发烧、皮肤炎症等情况,就不适合进行晒太阳,应该等到宝宝身体状况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晒太阳。
此外,晒太阳的时候,要注意宝宝的头部、眼睛和手足等部位,需要给宝宝戴上帽子,可以考虑使用遮阳伞等工具,保护好宝宝的娇嫩皮肤。
另外,千万不要在高温天气下,给宝宝晒太阳或者在太阳直射的环境下给宝宝晒太阳,一定要选择凉爽和阳光不那么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