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肠胃比较小,其消化吸收能力也与成人不同,所以喂养宝宝需要按照一定的喂养原则。首先需要掌握的原则是:喂养的时间间隔不应该超过4小时,不应该短于2小时。如果太短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吸收功能,长时间不进食则会引起宝宝的饥饿感,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此外,每天饮奶的总量要根据宝宝的年龄、体重及成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目前来说,宝宝出生后一个月内每天饮奶量以70~120ml为宜,一个月到三个月内增加到120~160ml,三个月到六个月可增加至160~200ml。
有时候宝宝虽然刚刚吃完奶,但不久后就又开始哭闹,这时应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判断宝宝是否因其他原因而哭闹,比如尿布、腹部不适。若确定是饥饿导致的,可以考虑加大喂奶量或缩短喂奶间隔。但也要注意宝宝是否一直处于饥饿状态,这时就需要调整喂养计划了。
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奶瓶喂养,都需要遵循宝宝喝奶多久喂一次的原则。但在喂养方式上有所不同。母乳喂养一般不需要严格掌握喂奶的时间和量,宝宝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控制。而奶瓶喂养则需要掌握喂奶量和时间,以免过度饱食引起不适。
宝宝大约6个月左右可以开始尝试进辅食,此时对喂养也要有相应的调整。在宝宝进食辅食后,可以适当增加喂奶时间间隔,比如增加到3~5个小时一次。母乳喂养的宝宝仍然可以进行喂养,但奶瓶喂养宝宝却需要逐渐器具辅食,减少奶瓶喂养的次数。需要注意,开始添加辅食时要小心慢慢引导,避免婴幼儿突然转变饮食模式所带来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