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入盆是指胎儿头部从骨盆入口进入骨盆腔的过程。一般来说,首次生产的孕妇,在怀孕37周到40周的时候,胎儿会开始入盆。而对于多次生产的孕妇,则可能在分娩前几个小时或几天才开始入盆。
入盆的时间也不是完全可预测的。因为每个妈妈、每个胎儿的情况都不同,入盆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有的妈妈胎儿提前入盆,有的则会出现留置头等情况,可能要等到分娩前才入盆。
胎儿入盆后,孕妈妈可能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走路时会感觉腹部更低重,走路时脚步会变小,走路也会比以前慢。此外,当胎儿头部入盆后,孕妇可能还会感觉到膀胱的压迫感增大,尿急尿频等症状也会增加。
胎儿入盆后,孕妇的腹部也会有所变化。由于胎儿头部在骨盆内,子宫被顶起,所以会让孕妈妈的肚子看上去比以前要尖。此外,如果孕妈妈感觉到胎动减少,那也可能是因为胎儿入盆了。
胎儿入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胎位和母体骨盆的大小、形状。如果胎位良好,母体骨盆较大,那么胎儿入盆的时间就很可能提前。但如果胎位不正,母体骨盆狭窄,则胎儿入盆的时间可能要推迟甚至永远不会入盆。
此外,孕期锻炼、胎儿大小、羊水量、羊膜破裂等因素也有可能会影响胎儿入盆的时间。孕期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孕妇及胎儿身体素质,促进胎儿入盆。但是坐姿或站姿不当、久坐等不良习惯则可能导致宝宝不容易入盆。
对于一直未入盆的宝宝,由于胎儿头部并没有进入骨盆腔,所以在分娩过程中不容易顺利通过产道,容易造成难产、胎儿窘迫等情况。同时,未入盆的胎儿可能仍然可以自由翻转,如非头位,可以转为臀位等不利于产程的胎位,而这些情况往往需要进行剖宫产等手术干预。
因此,孕妇如果发现自己的宝宝迟迟未入盆,最好及时和医生沟通,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产前的锻炼、休息和饮食等方面,以尽可能地促进宝宝入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