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在分娩后,由于子宫内膜撕裂、切割或缝合等,会形成一定的创口。此时产妇称为伤口愈合期,这时候需要保持伤口的干燥和清洁,以免受到感染,影响产后恢复。而洗澡时产妇身体接触水,水中各种细菌非常容易进入伤口,造成感染,因此顺产后洗澡的时机需要注意。
此外,洗澡时还需要大量用水,并且常常要站立,这样容易令产妇疲劳,影响产后身体的休养。若实在需要洗澡,应尽量控制水温,以免产妇浑身发冷,引起身体不适。同时,尽量缩短洗澡的时间,让身体得到充足的休息和恢复。
医生们普遍认为,在顺产后头7-10天内,产妇暂时不应洗澡。这个时间段是由于产妇在这段时间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伤口处的创口还没有完全愈合,二是产后流血量较大,头几天需要多休息,不宜进行大量活动。
但是,在医生的指导下,产妇可以使用擦身体的方法进行清洁,比如用毛巾或柔软的海绵沾上温水,对身体进行擦拭。若是使用肥皂或身体清洁产品,也需要选择温和无刺激的产品,以免引起过敏等问题。
在顺利度较高的分娩后2周内,产妇可以逐渐增加洗澡的次数,但是每次尽量不要超过10分钟。同时,温度控制在不超过30℃,水不要直接冲向产妇的伤口处。因此,在产妇恢复期最初的几天里,建议使用干湿巾等便利清洁用品代替传统洗澡方式。
在伤口愈合前或洗澡后不要擦拭身体,应轻轻拍干身体水份,不要蹭擦皮肤以免破坏皮肤细胞的上皮层。擦干皮肤后要给伤口处进行清洁,使用消毒毛巾对伤口进行消毒,能够清除伤口上的污垢和细菌。
产妇要注意保持卫生,换洗干净内衣,避免受到细菌的侵扰。尤其是贴身的内衣和护垫,应该每天更换。产妇要避免长时间短裤捆扎、不透气的衣服穿着,令身体容易出汗,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
在恢复期内,要尽量避免着凉,避免接触阳台长时间采风。因为在恢复期内,产妇的体质状况较为虚弱,对于外界的刺激较为敏感,一旦感冒等疾病就会影响产妇的恢复。
对于顺产妇女,洗澡时间应该控制在分娩后7-10天内不要洗澡,待身体情况和伤口状况好转后再逐渐增加洗澡的次数和时间。
剖腹产的妇女由于手术切口比较长,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恢复,需要等切口愈合后再考虑洗澡。此外,剖腹产后手术伤口区域的大小和位置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是低位剖宫产术的妇女一般需要比顺产的妇女多精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