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黄疸是指由于凝胆作用不足,由肝细胞合成的胆红素在体内沉积过多,导致皮肤、黏膜、巩膜呈现黄色或黄绿色的疾病。
其中,黄疸部位和程度与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出现时间长短和持续时间也因原因不同而不同。
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短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因为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等原因导致的急性黄疸,持续时间在数天至数周之间。常见病因包括药物性肝损害、病毒性肝炎、荨麻疹性肝炎、肝气郁滞等。
二是由于胆道梗阻导致的黄疸。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多数短暂,只持续几天或数周,较少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胆道梗阻的原因包括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道蛔虫等。
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多与慢性肝病相关。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常常是引起慢性黄疸的原因之一,同时,由肝损害引起的胆酸代谢障碍也会导致黄疸长期存在。乙型或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肝病也是导致慢性黄疸的原因之一。
还有一些遗传性疾病也会导致长期黄疸的现象,如吉尔伯特综合征和克里格勒-奥运德综合征等。
对于出现黄疸的患者,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并诊断病因。诊断病理性黄疸的方法包括血清胆红素、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汁酸、肝功能等检查。
治疗方法具体要根据病因而定。
如果是严重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肝病引起的黄疸,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对于药物性肝损害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患者需要尽快停用药物导致机体中毒的药物,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胆道梗阻性疾病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在治疗期间,还应积极控制黄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饮酒、不良饮食等行为。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还需要进行一定的药物治疗,如胆汁酸剂、维生素K等药物。在治疗期间,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