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后,身体的血液停止循环,造成了心脏的停止跳动,使得氧气和养分无法正常供应到组织,导致组织开始坏死。不同时间内坏死的程度不同,所以尸斑出现的时间也会不同。
尸斑的形成是因为死后,体内的血液开始离开靠近皮肤的毛细血管,并由于重力作用而遗留下来,形成在皮肤下的斑块,这些斑块可以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通常情况下,尸斑会在死亡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最初的尸斑一般在12-24小时内出现,且颜色呈现为灰蓝色或暗红色。接下来,尸斑的颜色会逐渐变成深红色或紫色,随着时间的推移,颜色也会逐渐加深,直到成为黑色。
然而,尸斑出现的时间、颜色等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死者身体的状况、死亡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此这种时间表并不是绝对的。
由于尸斑的出现时间和颜色可以反映死亡后的时间,所以法医在进行尸检时可以利用尸斑来推算死亡时间。通常先尝试翻转尸体,经过数小时,如果尸斑位置未改变,就可以确定死亡时间约为8-12小时。但如果尸斑并未固定,就需要再结合其他征兆如温度等进行推算。
尸斑的颜色和位置的变化会受到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如尸体的移动、压力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判断。为了尽量避免这些错误,法医在研究尸斑的变化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尸体的移动、时间,避免过早或过晚做出判断。
此外,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肺部损伤等,也可能导致尸斑出现异常,需要更加谨慎地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