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婴儿一般会在生后24小时内产生第一次大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胎粪”。
胎粪是指婴儿在母体内通过肠道分泌出来的一种深绿色的粘稠物质,成分和颜色与正常大便不同,其中包含了羊水、皮脂、毛发等成分。
产生胎粪的原因是婴儿在母体中还没有摄入过任何食物,而且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积累肠道里的垃圾物质,所以第一次大便会比较特殊。
婴儿出生后,通常在出生后的前几小时内就开始排尿。
即使是新生儿在出生前有羊水帮助排泄泡尿,但是出生后,婴儿也需要不断排尿来保持酸碱平衡和水盐代谢。
此外,由于婴儿肾脏和泌尿系统还没有完全发育,所以婴儿的尿液中也含有比较高的蛋白质和红细胞,这是正常情况。
婴儿出生后每天的大便次数会有所不同,但是通常在出生后的前几天内会排便比较频繁,一天可以排便几次甚至十几次。
随着大便次数的减少,婴儿的大便颜色和质地也会逐渐变化,最后变成正常的黄褐色、软硬适中的大便。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婴儿连续多天未排便或者大便颜色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虽然婴儿的大便和排尿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也需要注意异常情况。比如:
1、婴儿连续多天未排便,大便有可能积聚在肠道内,需要及时就医;
2、婴儿大便颜色异常,比如偏绿色、黑色等,也需要及时就医;
3、婴儿尿布内的尿液异常,比如深色、气味呛人等情况,也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