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打完疫苗后通常会在注射部位出现结痂的现象,这是疫苗接种后正常的生理反应之一。根据不同的疫苗类型和注射部位,结痂出现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常见疫苗如乙肝疫苗、脊灰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等,注射部位通常会在接种后3-7天左右开始结痂,大约需要10天左右结痂完全脱落。而水痘疫苗注射后,则会在2-3周左右出现结痂,直至结痂脱落。
注射疫苗后,结痂的形态各异。一般来说,造成结痂的原因是在注射部位上形成了一个像包疹或者类似水泡的小皮肤损伤,然后病毒或者疫苗构成物质进入皮肤中进行散布,形成疫苗反应的形态,最终形成疹子。
比如,接种水痘疫苗后,病毒减毒株会在人体内复制,在注射位置与病毒作用的体细胞会开始表达病毒的抗原,血液中的免疫球会进入皮下注射部位。最终,水痘疫苗接种部位就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类似于黄豆大小的小疙瘩。一些疫苗,比如麻腮风联合疫苗,注射后会导致接种部位略微肿胀,而不会形成类似水痘疫苗那样的结痂。
注射疫苗后,结痂的处理也需要注意。一般来说,不需要做特殊处理,等它自然脱落即可,切忌用手去抠、扯、搓结痂,以免导致局部出血、感染。特别地,如果您注意到结痂上的渗出物呈现黄色,表明感染的可能性很大,要及时就医治疗。
结痂自然脱落后,可以注意做好皮肤伤口口受处的护理。干净、清爽,无刺激性的药物或护理用品,帮助受伤处的皮肤抵御细菌和其他感染。对于较大的伤口,可使用绿茶保湿霜等涂抹在受伤处,以促进伤口修复和愈合。同时,还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换洗衣物,避免细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