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病毒感染是通过血液、性传播等途径传播的,因此人们往往关心血液在体外的存活时间。
实际上,HIV血液在体外的失活时间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血液量、呈现形态等。
在常温下,少量血液中的HIV可能在几分钟内失活,国外一项研究表明,经过22℃保存的血液中HIV失活时间平均为7天,在4℃保存的血液中失活时间为14天,而在-80℃保存的血液中则可以保存十几年。
仅仅将少量的HIV血液放置于空气中,在一定时间内仍保持着传染性,实际上这个时间很短,因为HIV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因素破坏。
将血液撒在地面、瓷砖等物品表面后,各种因素都会加速HIV失活。而干血对病毒的保护作用也更少。
研究显示,当血液在温度为21-24℃,相对湿度为40-60%的室内条件下,同样的血迹,鲜血30分钟内可以检测到病毒,但干血无传染性,需要等待至少6个小时以上,才能检测到病毒,因此一般认为干血无传染性。
消毒方法也是影响HIV失活时间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漂白剂、醋酸和过氧化氢这些化学性消毒剂能迅速地杀灭病毒,对消毒反应的要求十分严格。
具体地说,10%的酸洗液可以在5分钟内完全杀灭HIV,而消毒用的84消毒液,则需要使用1:99的浓度稀释液才可以。70%的乙醇和乙醚可以在3分钟内杀灭HIV。
相对于HIV感染,病毒失活的时间并不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防止感染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即便是少量血液、或者只是皮肤表面受到污染,也有可能引起感染,因此当接触到与血液有关的物品时,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戴手套等。
总的来说,HIV病毒在体外失活时间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要掌握好防护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