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骨缩小需要一个恢复的过程。在分娩后的2~3周内,盆骨的肌肉和韧带会逐渐恢复。之后,约在6个月左右,骨盆内的骨头也会逐渐回到产前的状态。
因此,产后一个月左右是盆骨缩小的起点,必须不断的自我调节和坚持运动,注意合理营养,以促进盆骨的恢复。
盆骨缩小的速度因人而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分娩方式和分娩过程,剖宫产的产妇因为没有经历自然生产过程,所以盆骨恢复速度要比自然分娩要慢;其次,身体素质、年龄、生育次数、孕期体重等因素也会影响盆骨的恢复速度;再者,就是饮食习惯,补充足够母乳喂养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平衡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的盆骨恢复主要是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实现的。前期以产妇的身体是否匀称、腹肌收缩情况和走路的姿态判断可逐渐开展以下运动方式:
1. 腹肌收缩运动:适当的腹肌收缩可以提示骨盆底肌群的紧缩,从而有助于促进骨盆的恢复。
2. 普通步行:试着保持背部挺直,下颚轻轻抬起,手臂放松自然摆动,这样走路可以有效加强骨盆相关肌肉的练习。
3. 骑步行:骑步行的动作可以有利于促进盆骨下部的锻炼,增加会阴肌群的收缩力度。
4. 跳绳运动:跳绳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能够有效的锻炼腰腹和骨盆周围肌肉。
产后盆骨缩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恢复过程,为了安全顺利进行,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分娩后尽快的活动:产后24小时内逐渐增加轻度活动,鼓励行动,促进盆骨的恢复。
2. 适量运动:注意身体反应、适度进行运动,避免过于剧烈运动,伤及身体。
3. 补充营养:要科学搭配饮食,合理供给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产妇特别要注意提高铁质的供给,促进产妇体内的铁元素恢复,避免出现贫血等情况。
4. 定期复查:产后需要回归医院定期检查,了解自身恢复的情况,及时发现并预防异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