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慢性心房颤动是指多久 多长时间算慢性心房颤动?

1、慢性心房颤动是什么

慢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AF)是指心房除极异常和心脏节律障碍引起的心房收缩无序、不协调的一种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

慢性心房颤动病例通常经历了心房颤动的反复发作,最终转变为持久心房颤动,未及时治疗经常引起重度心力衰竭,如不及时治疗,甚至可导致中风等严重后果。

2、慢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原因

慢性心房颤动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和某些遗传基因异常等。

具体来说,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负性改变在细胞水平上导致心源性电信号的电泵、外向极化和复极等异常,也会导致慢性心房颤动。

3、慢性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

一般来说,慢性心房颤动是指连续或非连续的心率失常,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或无法通过成功治疗而恢复正常心律,这时即可诊断为持久性房颤,与之相反的即为阵发性房颤。

此外,有些病人虽然每天的心律不规则,但并没有进行性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慢性心房颤动的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但病情并不一定危及生命。

4、慢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电击复律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维持正常心律,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心房颤动抑制剂等。电击复律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早期的病情,并防止血栓形成。手术治疗一般用于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中严重心脏病变、组织不允许电击复律、药物和放射频消融反复失败等情况下,使用导管技术和手术器械通过心腔或经外科手术进行治疗。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