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证是针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后所颁发的一种证明文件。每次接种疫苗均要及时在预防接种证上进行记录,儿童的预防接种证不仅仅是一份证明文件,更是表明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证明,在儿童进入学校、幼儿园等机构时,预防接种证也是必须要交验的文件。
中国卫生部规定,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左右,需要进行乙肝疫苗的首针接种,这时,家长可以带着婴儿的个人信息,到当地的计划生育部门或医疗机构进行办理预防接种证的手续。
儿童在接种完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加强)、麻疹、流脑和卡介苗后,都应该在预防接种证上进行记录,并且在每次接种之后3个月内办理领取,以免误用或出现遗失。
预防接种证上需要记录的儿童信息将极为重要,并且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常见记录信息包括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父母姓名、单位名称、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以及所有疫苗接种的时间、接种剂次、接种剂量、接种部位、接种单位等内容。
预防接种证不仅对保障儿童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还是许多机构和单位招收儿童的重要凭证。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以及任何事业单位等地的儿童,都必须凭借预防接种证上的疫苗接种记录方可出入。在未完成预防接种、未及时办理预防接种证等情况下,可能对儿童的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进一步的教育、发展等方面产生不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