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是一种生长在海洋深度较深的鱼类,在日本、中国等国家都是一道传统美食。河豚肌肉、内脏、皮肤等部位含有毒素——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会引起中毒,并有可能导致死亡。而河豚毒素的危险性,也是世界上无人能及的,毒性水平高达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上百倍,因而不少人为追求口感而选择食用河豚而死亡,据统计,日本地区每年因食用河豚而死亡人数达到数十人左右。
河豚毒素的发作时间因食用量的不同而异,通常在食用后10-45分钟内就开始出现症状,但也有可能在几小时后才出现。症状先从口唇、喉咙麻木开始,然后是四肢无力、头晕、恶心、呕吐等表现,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减慢或停止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尤其是河豚毒素进入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肌肉,不仅比其他神经毒素危险性要大,且作用也要快得多。
如果误食了河豚,应立即就医,并尽快进行解毒。河豚毒性的解毒方法包括导泻、促胃排空、清除毒素等,其中以腹膜透析为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抢救手段,通过人工透析去除毒素,大多数发生河豚中毒的病人都能够得到治疗。
要想避免河豚中毒,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食用河豚。如果一定要食用,那么只能选择合法有资质的餐饮场所,并且一定要谨慎选择。在餐饮场所,消费者应选购随机抽样的食材,不要食用其中部位含有毒素的河豚。
另外,消费者还需要自行了解河豚的基本情况,学会如何判断河豚有无毒素,并且应尽量避免自己动手进行制作或食用,以防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