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黄囊是指在卵巢内发育成熟的、具有生殖功能的卵泡,是女性生育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那么,一般来讲,女性多久会有卵黄囊呢?下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为您做详细的解答。
女性月经周期中,卵巢一般在月经结束后的第5~7天开始发育卵泡,然后在卵泡内形成液泡,慢慢演化成直径约20mm的卵泡。当卵泡直径达到成熟时(一般为18~28毫米),其中一个卵泡会破裂、排卵,而剩下的则会退化吸收。
一旦卵子排出,卵巢中的卵泡则会转化成黄体(内含黄囊破裂后的组织,主要分泌孕激素),此时我们讲到的“卵黄囊”,就指的是黄体。而黄体的寿命大约为14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逐渐减少分泌的孕激素,最终分解消失,为下一个月经周期的开始打下基础,这是一个生理正常的循环。
在体外受精(试管婴儿)等人工辅助生殖技术中,女性需要服用一定的激素类药物,以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并在特定时间内进行卵子采集。此时,卵巢内会有多个卵泡同时成熟,但并非每个卵泡都能采集到卵子。
采集到的卵子会被人工授精,转化为合成受精卵,并在特定条件下继续培养。在此期间,能够发育成熟的形态完整的“卵黄囊”(即黄体)则是较好的信号。如果黄体的数量和质量均很好,那么这意味着女性个体激素含量较好,胚胎植入子宫内的成功率也会相应提高。
如果女性成功受孕后,卵黄囊(即黄体)的寿命就不同于一般生理周期龄的女性了。此时,黄体会持续分泌孕激素(即黄体酮),维持胚胎的正常发育、促使子宫内膜的增厚,同时抑制子宫收缩,为胚胎的安全着想。
随着孕周的推移,胎盘的成熟及功能确立,它会逐渐代替黄体,分泌着足够的黄体酮来维护妊娠。通常情况下,妇女在怀孕9~10周左右会达到人体黄体酮产生的高峰期,此后,黄体酮水平逐渐下降,最后稳定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直至分娩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