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滋熬制是中医药熬制方法之一,其用材料为中药药材,通过加水加热煮沸的方式,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熬制到水中,形成一种比较浓稠的糊状物,即所谓的中药膏贴。
膏滋熬制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数小时甚至一整天,时间长短也是取决于熬制的药物种类和质量,还有所需要的制剂量。
膏滋熬制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药材大小、药性温度、药材硬度、药材老熟程度等。在实际熬制过程中,炖煮的时间可以根据药材的不同和药材要炼制的目的进行具体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药材熬制过程中时间过长或温度过高,也会促使其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甚至失去活性。
膏滋熬制的炼制方法相对较为简单,首先要将生药捣成粉末,然后根据需要的药量加水煮沸,用小火慢慢熬煮。一般情况下,烧开后会产生大量的泡沫,需要不停地搅拌,直到煮到汤汁浓厚呈浆状,水份挥发掉95%以上的时候,就可以熄火。
若要制成膏剂,则需要将煮出的浆状物倒入干净的盘子里,搅拌均匀,静置自然晾干后用来外用,这就是传统医学中的"外用膏"。如果需要炼制成丸剂或者其他剂型,则需要在膏剂晾干之后进行混合或局部炒制。
不同的药材需要不同的熬制时间,常见的丹参、熟地、杜仲、白芍、地黄等中草药需要的熬制时间一般在4-6小时之间,而人参、黄精、麦冬稍微需要长一些,大概需要8-10小时。当然,以上时间仅供参考,具体熬制时间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总体来说,膏滋熬制的时间虽然长,但制得的膏剂其营养成分及药效更为浓郁、温和。而熬制中药膏的时间过短,则很难保证所制膏贴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提取,从而影响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