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是我们在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情况,如果长时间不及时排出,就会给耳朵带来麻烦,导致各种耳部疾病。那么,耳朵进水多久不出来会有危险呢?下面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如果耳朵进了水,最好能够在5分钟内及时将水排出,否则进入耳道的水就会与耳部的硫磺混合,形成细菌,导致发痒、发炎等症状,比如湿疹、耳炎等,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听力受损。此外,如果水进入中耳,就会造成中耳炎,让人感到耳鸣、耳内嗡嗡声、头痛等不适症状。
而如果耳朵进水后被长时间滞留在耳道内未能及时排出,还可能会引发越来越严重的炎症,或者堆积过多的水会抑制耳鼓膜的振动,甚至导致完全损坏。因此在进水后应尽快将水排出。
有些人在清洁耳道时会使用棉花棒或其他尖锐物品,但这样做会让耳垢被深入耳道内。当水进入耳朵后,在清洗时若把耳道中的避孕套线或其他细长物品硬塞进去,即有可能捅破耳膜,其中的粘液极难排出,还可能导致感染、中耳炎等症状发生,甚至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正确的方法是使用温水冲洗清洁耳道。
当耳朵进水后,立即弯身将进水的那一边的耳垂向下,在稍稍用力拍打耳朵,利用重力将水流出来,可将剩余的水分流出。如果耳垂拍打一会儿后水分没有全部流出,可以头偏向另一侧,再次拍打一次耳垂,帮助排出残余的水分。
如果拍打耳朵多次后还是无效,就需要到医院或口耳鼻科医生或专科医生进行治疗,他们会利用专业手段帮助清除耳道内的水分和异物,确保耳内无菌。
保持耳道干燥、清洁、勿用锐器和咳嗽、流涕、沾泥沙的时候勿洒水;洗澡时应用耳塞避免积水;如视力模糊、耳痛、听力下降、耳鸣、头晕、声音变沉、噪音过敏等耳部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乱用药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总的来说,耳朵进水后要尽快排出,不要使用棉花棒等尖锐物品清洁耳道,且不要经常用耳鼻喉专用喷雾,以免刺激毛细胞,损伤分泌耳垢的小腺体和组织,造成耳道炎症和炎症,危及耳朵的健康。保持耳道的健康有助于预防耳病,切勿等到病情严重才去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