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物,又称抗组胺药物,是用于治疗过敏反应的药物。一般分为两类:一是抗组胺药,通过阻止组胺的H1受体而起到抗过敏作用;另一类是抗胆碱药,主要是通过阻止乙酰胆碱的M受体而起到抗过敏作用。
抗组胺药常用的成分有氯雷他定、右美沙芬等,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经口服后在2至6小时内达到高峰,持续时间一般为24小时,使用前最好饭后服用。抗胆碱药常用的成分有马来酸苯海拉明和扑尔敏,轻度症状的口服后2至3小时见效,持续时间约12小时。
不同的人对抗过敏药物的敏感度不同,应根据个体差异选择。抗过敏药物适用于发生过敏反应的人群,例如季节性花粉过敏、宠物过敏、刺激性气体、食物引发的过敏等。
抗过敏药物通常能够在服用后20至30分钟内起到抗过敏效果,对缓解皮肤瘙痒、鼻炎、喷嚏、眼痒等过敏症状具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抗过敏药物并不能完全预防过敏反应,仅能缓解已经发生的过敏反应。
抗过敏药物的用药方法与普通药品无异。口服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剂量和途径服用。避免在空胃时服用,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内服用,可以避免胃肠道刺激。
抗过敏药物的副作用一般较小,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口干、头晕、口味异、乏力、恶心、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此外,某些人群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心悸和失眠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前应先了解药品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抗过敏药物的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可能会导致抗药性、副作用加重等不良反应。一般来说,连续使用时间不应超过7至10天,过程中还应避免重复使用同种下同类型的药品,避免使自身产生抗药性。
停药时,不应突然停药,应逐步减少剂量,否则可能会引起反跳性过敏。同时还应避免在停药后一段时间内进食过敏原及暴露在过敏源环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