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是指孕期不足37周妊娠的产儿,也称为早产儿。早产儿的成熟度不够完全,需要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接受更加仔细周到的监护和治疗。早产的原因很多,包括多胎妊娠、母亲生育年龄过大、子宫畸形等等。
早产多久属于正常范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因为早产的孕周与早产儿的成熟度和健康状况是有关联的。通常来说,32-36周的早产儿属于“晚早产儿”,相对而言其成熟度和出生体重较高,健康状况相对较好;而28-32周的早产儿属于“中早产儿”,出生体重相对较小,需要更加精细的医学治疗和监护;而28周以下的“极早产儿”生存率较低,生命风险相对较大,需要进行特别仔细的治疗。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特别仔细地监护和治疗。由于早产儿的器官和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在监护和治疗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呼吸支持: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尚未成熟,需要呼吸支持措施,如高浓度氧疗、机械通气等。
2、体温调节:早产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成熟,需要特别注意保暖措施,如保温箱、暖气、保暖服饰等。
3、营养支持:早产儿的胃肠功能较弱,需要缓慢恢复胃肠功能,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营养支持。
4、感染预防:早产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需要特别注意感染预防,如定期消毒、手术器械和人员的严格无菌操作等。
早产儿风险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早产率,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
1、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加强体育锻炼、保持情绪平稳等。
2、避免或控制早产风险因素:避免饮酒、吸烟、接触有害物质等等。
3、定期产前检查:孕妇需要进行规律的产前检查,包括体重、血压、子宫大小、胎心等监测。
4、科学妊娠管理:对于孕期高血压、贫血、感染等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同时孕期需要合理调配营养和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