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 > 正文

扑热息痛退烧多久吃一次 扑热息痛几小时可以再次使用?

1、什么是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是一种成人和儿童常用的非处方镇痛药,也可用于退热和缓解轻度炎症。其主要成分是乙酰氨基酚,常见的商品名包括泰诺林、泰诺、喁和维痕等。扑热息痛可以通过抑制人体内的脑下垂体和下丘脑产生炎症介质来缓解症状,一般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发挥作用。

2、扑热息痛如何正确使用?

扑热息痛的剂型多种多样,包括口服片、口服液、咀嚼片和栓剂等。但无论哪种剂型,都应该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正确使用。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一片或10毫升(约两茶匙),每日最多口服4次;儿童用量应根据体重而定。同时,应注意不要超过建议用量,以免引起中毒等严重反应。

此外,扑热息痛不应长时间连续使用,因为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肝脏和肾脏的损伤。如果持续高热、头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3、扑热息痛退烧多久吃一次?

扑热息痛可以缓解轻度热感,但不是治疗发热的根本方法。一般来说,成人每次口服剂量为一片或10毫升(约两茶匙),每隔4-6小时可重复口服一次。但如果症状持续或体温超过39℃,应及时就医。

对于儿童,口服剂量应根据体重而定,通常每次不超过10毫升,每天也不超过4次。而对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不建议口服扑热息痛,应选择其他退烧药物或就医。

4、扑热息痛的禁忌症

尽管扑热息痛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但并不适合所有人使用。以下情况下,应慎用或避免使用扑热息痛:

  • 过敏:对乙酰氨基酚过敏者不应使用扑热息痛
  • 孕妇:孕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扑热息痛
  • 哺乳期妇女:在哺乳期妇女使用扑热息痛时,药物成分可以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肝肾损害:肝肾损害患者应避免使用扑热息痛,因为过量服用可能会加重器官的损害

展开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