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Cerebral Infarction)是指由于脑血流量不足、血管阻塞、血流动力学失衡等原因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的症状。患者出现头昏、眼花、胸口疼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初期症状,甚至可出现意识丧失和脑出血等。
在脑梗发作后,脑组织会因为氧气和能量的严重缺乏而受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梗死灶周围区域可能会出现肿胀和积水,从而引起旁枝水肿。随着脑部肿胀的加剧,头颅内计量不断增加,最终可能导致脑疝,出现头痛、呕吐、昏迷、瞳孔等症状。
一般认为,脑梗后48小时内出现脑疝的风险最大。
预防脑疝的最好方法,是尽早治疗脑梗,并积极控制病情。具体措施包括:
1. 及时抗血小板治疗,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防止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
2. 给予适当的降压治疗,以防止血压过高引起的脑疝,但应注意不能使血压过低,导致血流灌注不足。
3. 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因窒息引起的脑部缺氧。
4. 控制病情,维持良好的液体平衡和营养状况,避免出现脑水肿和代谢紊乱。
一旦出现脑疝,需要紧急治疗。具体措施包括:
1. 降低颅内压力,采用卧位,抬高头部、降低颅内压力等方法,防止继续出现脑水肿,引起脑干受压、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2. 适当增加血压,改善脑血流,及时输注营养支持,保证大脑充分供应氧气和营养,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3.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尽早干预,治愈本病,防止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