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是宝宝最好的选择,其优势不言而喻。但是,每次哺乳的时间和频率却是一个困扰新手妈妈的问题。根据WHO建议,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前6个月内应完全依靠母乳,每天哺乳次数在8-12次之间。每次哺乳的时间不应该过长,一般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这是因为宝宝的肚子很小,过长时间的喂养会让宝宝吃得过饱,进而导致腹泻或是吐奶。
同时,每次哺乳的时间要考虑到宝宝的吃饱指标,如果宝宝在喝到前奶30分钟内就停止了吸吮,舌头活动频率减少、开始打哈欠等表明其已经吃饱了。如果过分追求长时间喂养,不仅会导致宝宝不易消化,还会因挤压乳头引起口腔感染以及母乳分泌不畅等问题,对宝宝和妈妈都不利。
虽然每次哺乳时间的基本原则是20-30分钟,但实际上每个宝宝的吃奶时间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宝宝哺乳时间长短的不同,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宝宝年龄。宝宝出生后,嘴巴小,吸允技能不够成熟,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吃饱。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吃奶的时间会缩短。
(2)母乳充足度。如果母乳充足的话,宝宝吃奶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如果不充足的话,宝宝就需要更长时间吃奶,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3)宝宝的身体情况。有些宝宝可能因胃口不好或身体有其他问题而需要更长时间吃奶。
在喂养的过程中,了解宝宝是否吃饱非常重要。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您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1)咀嚼动作。宝宝吃东西时会有咀嚼的动作,当宝宝感觉吃不下去的时候咀嚼动作会减少。
(2)放松的肌肉。“喂养后,宝宝的肌肉应该放松,表现为手臂和腿部松弛下垂,而非紧绷着。”
(3)宝宝表现出长时间醒着的状态。如果宝宝在吃完奶后感到满足,通常会更容易入睡,而不会长时间保持清醒状态。
在母乳喂养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妈妈们注意:
(1)宝宝从乳头上掉下来后,应该再让宝宝吸吮一回。
(2)如果宝宝喝了一半奶就停下来,需要提醒妈妈让宝宝继续吃。
(3)如果宝宝吃奶时表现出厌食情况,可以通过轻轻按摩宝宝的肚子来刺激消化。如果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母乳喂养是宝宝最好的选择,每次哺乳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宝宝吃饱指标及身体状况而定,较为稳妥的方式是每次掌握在20-30分钟。同时,判断宝宝是否吃饱也非常重要,可以了解胃口和身体状况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