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早产儿出现听力障碍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早期筛查早产儿听力,及时发现和治疗听力障碍,尤为重要。
早产儿的听力筛查需要在出生后尽早进行,因为乳突、中耳等听力传导系统的发育多在出生后完成。建议从出生后1个月开始筛查,如果一次筛查未能通过,可以再次进行复查,以确保筛查结果的准确性。
对于早产儿筛查的时间,在其预产期出生后一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筛查了。这个时间点可以确保早产宝宝的听觉系统已经发育到对噪声有应答的程度,能够保证筛查的准确性,同时又避免了过早筛查可能产生的假阳性。此外,如果在筛查时发现听力存在问题,需要尽早进行评估和干预,早发现早治疗。
目前,早产儿听力筛查主要包括自动听性反应筛查(ABR)和耳生电图筛查(OAE)两种方式。ABR筛查可检测神经途径中各个节段对声音的传导情况,而OAE筛查则能检测到外耳到内耳的听觉器官和听觉神经的功能情况。通常情况下,医院会将两种筛查方式结合使用,以提高筛查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若是初次筛查不能通过,必须进行二次复查,重复两次不能通过的视为听力异常,需及时诊断。
早产儿听力障碍的发生往往和早产、低出生体重、低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产伤等因素有关,因此,预防早产儿听力障碍,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孕前到孕期到新生儿期都有所应对。
孕期要注意定期产检和补充营养,减少孕期感染和慢性疾病的发生;新生儿期要注意呵护,避免对其的不良刺激,促进听觉系统正常的发育,保证早期筛查的准确性。此外,合理的营养、合适的活动和及时的治疗等都有利于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如果发现早产儿存在听力问题,应及时进行治疗,以便避免听力问题对儿童后期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等技术手段来解决。若是发现早期听力问题不严重,可以采取言语康复的方式来解决。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听力和语言能力,也给他们以融入社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