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指肝脏慢性进行性疾病,因慢性肝炎、酗酒、脂肪肝等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坏死和再生,导致肝细胞结构破坏和胶原纤维沉积。最终导致肝脏进行性硬化,肝功能受损,甚至失去正常功能。
肝硬化常常是由原发病演变而来,包括丙型肝炎、乙型肝炎、酗酒、自身免疫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肝硬化的发展具有缓慢性、进行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因此应重视预防和早期治疗。
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肝功能状况、原发病的类型、病因控制程度等。根据统计数据,肝硬化的生存期仅为3-5年,但是某些患者可以长期存活。
在肝硬化患者中,如果合并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脑功能障碍和无肝功能减退,5年生存率约为90%;如果合并有中度以上脑功能障碍和肝功能减退,5年生存率约为30%。
此外,如果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预后更加严峻。五年生存率只有12%-24%。
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及早防止病情加剧和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寿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必须控制原发病的因素,如丙肝、乙肝、酗酒等。切记不要随意更换药物或者自己停药。其次,要定期进行肝功能、超声、血常规检测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治疗。此外,饮食要清淡,避免烟酒刺激,并保持适度锻炼,增强免疫力。
针对肝硬化合并的并发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等,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也是延长寿命的关键。其中,早期干预和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是至关重要的。肝硬化患者还需要经常接受肝癌筛查,定期胃镜、B超、CT等检查。
对于晚期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技术进步和手术安全性提高,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肝硬化和肝癌的选择性方案。
肝移植是将捐赠者的健康肝脏移植到受移植者体内,从而恢复肝脏功能。这对于晚期肝硬化患者来说是一个生命的转折点。肝移植的成功率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而稳步上升,目前手术成功率在90%以上。患者在接受移植后需要长期进行抗排异治疗,以防止移植物被免疫系统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