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是指人体内Bilirubin浓度增加导致皮肤、粘膜、眼球等部位呈现黄色的现象。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后因为肝脏还未完全发育、血红蛋白代谢速率较高等原因,常常在出生后32-36小时内开始出现了黄疸。最初出现在面部,然后向下移动,全身逐渐出现黄疸,通常3-5天后黄疸逐渐减退,1-2周内消失。
新生儿出生后多久会有黄疸不仅与生理发育有关,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胎龄:相较于足月儿,早产儿发生黄疸的概率更高;
2. 出生体重:低出生体重儿较高出现黄疸的概率;
3. 母亲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如果母亲乙型肝炎病毒带原,则会影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易导致黄疸;
4. 某些药物的使用:特定药物可能会影响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增加产生黄疸的概率。
尽管新生儿黄疸一般会在数天内自行消失,但若未及时发现、治疗,过高的胆红素值会给婴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带来潜在的危害。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脑瘫、听力障碍、智力障碍等,应引起新生儿家长们的重视。注意随访,定时监测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规律的喂奶排便,及时就医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重点是减少胆红素过多产生和促进胆红素排泄,下面列举一些预防黄疸的方法:
1. 及时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后,迅速给予母乳喂养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增加宝宝大小便;同时母乳含有大量黄酮醇,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出;
2. 避免过度包裹:限制宝宝过度包裹,适度加强通风,有利于新生儿自然散热,减少黄疸的发生;
3. 合理控制育儿方式:注意给新生儿提供安全健康的生存环境,合理安排睡眠休息和拍嗝,预防新生儿惊厥等情况发生,均能有效预防新生儿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