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甚至眼球发生黄疸的一种症状。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生后肝脏功能不完善,造成胆红素在体内过多积累。胆红素的沉积会使皮肤和眼白部分变黄,通常出现在出生后的第2-3天,并在第7-10天左右逐渐消退。
根据医学研究,新生儿黄疸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出生后第3-5天,也就是胆红素水平最高的时期。这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肝脏酶的活性较低,无法有效地代谢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到高峰。
在高峰期,有些新生儿的黄疸比较严重,甚至需要住院治疗。但一般情况下,黄疸会在接下来的1-2周内自行消退,无需太过担心。
大多数新生儿的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多晒太阳、增加喂奶次数等方法就可以缓解。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黄疸持续时间过长,7天以上的高峰期,或超过3周仍未消退;
(2)皮肤呈现深黄色或橙黄色,黄疸加重;
(3)出现黄疸性脑病的征兆,如嗜睡、哭闹频繁、摇头摆手等;
(4)黄疸与贫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同时出现。
预防新生儿黄疸,需要从孕期开始做起:
(1)孕妇饮食应合理,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避免贫血的发生;
(2)新生儿出生后1h内接触母乳,促进胆汁的排出;
(3)让新生儿多晒太阳,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代谢与排泄;
(4)不过度补充铁剂等营养品,可能会加重新生儿黄疸;
(5)严格掌握新生儿的身体状态,一旦出现黄疸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