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堵塞导致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常常伴随着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机械取栓治疗。前者通过药物溶解血栓来解除血管堵塞,后者利用机械器械可以将血栓“夹住”,并将其移除,从而恢复正常血流。取栓手术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革命性进展,但手术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仍存在危险期。
脑梗死取栓后,危险期是指在手术后24-72小时,患者因为病情严重仍有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一段时间。在此期间,患者需要密切监护,以防止突发病情的发生。
危险期的表现主要包括昏迷、反复呕吐、肢体瘫痪、高血糖、高血压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度过脑梗死取栓后的危险期,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密切监测病情:在危险期内,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包括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态、血糖、血压等,如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2、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危险期内需要加强对患者的血压控制,确保其稳定在较低的水平。
3、预防并发症:脑梗死取栓后,患者容易出现脑水肿、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应该进行预防和合理治疗。
危险期度过后,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饮食调理等,帮助其恢复正常功能。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定期随访:患者需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随访,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生活调理: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作息等方面的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3、预防再次发作:如何预防再次发作是治疗脑梗死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体育锻炼、控制血压、控制血糖等,保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