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被称为“富贵病”。当糖尿病患者控制不佳,导致血糖长时间高,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病并最终导致肾衰竭。蛋白尿是指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造成尿中蛋白质流失,通常情况下,尿中不应该存在蛋白质,但当蛋白质的排泄量超过正常值的1.5g/天时,被称为蛋白尿。因此,糖尿病出现蛋白尿,说明糖尿病造成了肾脏损害。
糖尿病导致蛋白尿,意味着肾小球受损的程度已经比较严重了。蛋白尿是肾损害的指标之一,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可能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的恶化,直至肾衰竭。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肾脏疾病,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重视肾脏的保护。建议定时监测尿蛋白,及时控制血糖和血压,减少蛋白尿的存在,保护肾脏。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病,关键在于早期防治。保持血糖和血压的稳定,适当补充维生素B、C和D,增强肾脏的抵抗力,对于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非常有帮助。
对于已经出现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减少蛋白质摄入、控制高血压等措施来减缓疾病进展、保护肾脏。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戒烟戒酒、少吃咸、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愉悦、轻松,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对糖尿病肾病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糖尿病出现蛋白尿到死多久,具体还是看病情和治疗效果。糖尿病肾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发展过程一般比较缓慢,可通过正常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来延缓病情进展。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就可能最终导致糖尿病肾病的恶化,直至肾衰竭。
因此,对于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坚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定期监测血糖、血压和肾功能,同时关注并积极治疗合并症的发展,尽量延缓肾病的发展,使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