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十天龄左右,可以每天尝试让宝宝趴着活动。但是,宝宝的时间不应该过长,建议每次在2-3分钟左右。
由于宝宝龄期较小,依然需要大量的睡眠时间来促进发育,长时间趴着可能会导致疲劳、过度刺激等问题。同时,建议在让宝宝趴的时候要有成人看护,及时发现宝宝不适的情况。
让宝宝趴着活动有很多好处。首先是可以加强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掌握抬头、侧头以及翻身等能力。
其次,趴着活动可以促进宝宝呼吸系统的健康,尤其是对于早产儿或有呼吸困难症状的宝宝,这个方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同时,让宝宝趴着活动还可以减少宝宝背部发生偏压,防止背部畸形以及预防扁头症的发生。
正确的方法非常重要,以下为正确的宝宝趴着的方法:
首先,宝宝不能在充满充气物质的床上趴着,应该在坚硬的地板上或者趴肚子的毯子/垫子上进行;
然后,建议在宝宝趴着前先让宝宝平躺几分钟,熟悉趴的感觉;
接着,成人在宝宝身边看护,让宝宝趴着,手轻轻扶住宝宝的腰部,支撑宝宝保持住姿势;
最后,在让宝宝趴的时候,根据宝宝的情况,不要让宝宝过度疲劳、不适,及时调整姿势。
最后讲解一下当宝宝趴着时,如果出现了不适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首先,如果宝宝出现了哭闹、不适或者吸奶时出现了呛奶症状,就要暂停趴着活动,让宝宝保持安静状态。
其次,如果宝宝出现了皮肤过敏、红肿等情况,建议立即停止这个活动,观察宝宝去医院看医生。
最后,如果宝宝出现了突发状况,如突然停止呼吸、窒息等情况,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如进行人工呼吸等方法,及时救助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