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全血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导致氧输送能力下降。而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肌供氧不足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那么,贫血多久会得心肌缺血呢?
贫血会造成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的下降,从而导致血液中氧含量的降低,阻碍心脏对氧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也会因为血液黏稠度的改变,使心脏负担增加。而心肌缺血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如果此时再加上贫血,就更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一般情况下,长期的贫血状态会更容易导致心肌缺血。因为一旦贫血时间过长,会出现氧输送不足的情况,长时间处于此状态下,就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从而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
而如果是短期的贫血,由于机体本身有一定的缓冲能力,通常不会立刻诱发心肌缺血。但是如果短期的贫血太过严重,需要及时治疗,否则也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
贫血程度对心肌缺血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轻度贫血会对心肌缺血的发生几率造成较小的影响,而中度或重度贫血,由于氧含量的显著下降,会使心肌缺血的风险明显增加。
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存在心脏疾病或者心肌梗死的患者,在贫血的同时还要忌讳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因为这些药物会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
预防贫血也是预防心肌缺血的一种方法。首先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食用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等的食物,如红肉、家禽、鱼类、绿叶蔬菜等。同时要远离烟酒及有害的工作环境、减少紧张情绪、增强体育锻炼,保证身体充足的氧气含量。
当然,如果已经患有贫血,及时找到病因,治疗贫血也是十分必要的,避免贫血长期持续,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心肌缺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