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并发症,其病因非常复杂,多数与肝脏造血功能紊乱及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有关。而在介入手术中,如果使用了TIPS技术,会对肝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引发肝性脑病。
据研究显示,在TIPS手术后一周内,病人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存在较高的肝性脑病发生率,多发生在无肝病基础的肝硬化病人。而随着肝功能逐渐恢复,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也会逐渐降低。
由于TIPS技术介入时间和术中操作难度大,其对肝功能的影响也相对明显。术后需要密切关注病人的易感因素和肝功能改变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在TIPS技术介入后,应避免过度运动、肠胃道感染、严重便秘等有可能引起肝性脑病的因素。同时,需要对病人的肝功能进行动态监测,如定期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检测等。
要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术前评估和精细化手术管理至关重要。术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如肝功能、病情分级、合并症检查等,选择合适的TIPS介入时机和手术方案。
在TIPS手术中,术中应掌握良好的手术技巧并减少术中出血、血浆的灌注量,尽可能减轻肝的损伤。同时,对病人在术中的体位、氧疗、应激反应等也应当给予足够注意。
术后的护理环节也需要做好,以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首先,在麻醉解除后,需要及时给予充足的氧气和呼吸道保护,防止呼吸衰竭引起的肝性脑病。
其次,则需要及时清除胃肠道内的毒性产物和有害菌群,如腹泻、呕吐、排便等。同时,需对病人肝功能进行密切跟踪以及常规的护理工作,如床位翻身、营养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