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况下,当女性排卵后,卵巢内形成了一个叫做“卵黄体”的囊泡,它的主要作用是分泌大量的黄体酮,维持子宫内膜的厚度,为受精卵的着床做好准备。
然而,如果受精卵成功着床,就会分泌出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它能够刺激卵黄体继续分泌黄体酮,维持妊娠的正常进行。而如果没有受精卵着床,卵黄体就会逐渐退化、破裂,产生一些副作用,例如月经来潮。
怀孕后,如果受精卵着床成功,就会开始释放hCG,刺激卵黄体继续分泌黄体酮,维持妊娠的进行。此时卵黄体的大小会逐渐增加,黄体酮的分泌量也会逐渐增加,直到胎盘发育完全接管黄体酮的分泌为止。
然而,如果没有受精卵着床,那么在排卵后的10-16天内,卵黄体的大小会逐渐减小,黄体酮的分泌量也会逐渐减少,最终破裂并形成“黄体期”,进而导致月经的来潮。
卵黄体的寿命大约为14天左右,如果没有受孕,卵黄体会逐渐缩小并最终消失,使得黄体素在体内的水平下降,促使月经的来潮。因此,如果女性在进行自然生育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腹痛、阴道出血等,特别是在排卵后10-16天内出现,就有可能是卵黄体破裂所引起的黄体期出血。
但是,如果怀孕了,那么体内的hCG会逐渐累积,促使卵黄体继续分泌黄体酮,支持胚胎的生长发育。在此时,卵黄体不会破裂而是逐渐增大,直到怀孕12周时,胎盘已经发育完成,可以接手黄体酮的分泌工作,此时卵黄体就会慢慢地消失。
卵黄体最初会分泌大量的黄体酮,使得子宫内膜变得更加厚实,为受精卵的着床做好准备,并且能够抑制子宫的平滑肌收缩,防止自然流产。如果卵黄体在适当的时间内消失,而胎儿的发育正常,那么它并不会对胎儿造成任何影响。
然而,如果卵黄体过早消失,会导致黄体酮水平的下降,子宫内膜的薄化,以及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这些都会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因此,如果女性在怀孕早期发现自己的卵黄体消失了,就需要及时接受医生的治疗,以避免自然流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