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的大便是由母体消化吸收后的残渣物质与胆汁、水分等混合而成,通常呈黄绿色、糊状或稀糊状,有时会带有奶脂球、消化过度的细白色颗粒、黏液等。
初生婴儿的大便颜色比较深,常常是黑色或深绿色,这是因为在胎内时吞食的羊水造成的。吃上母乳后,大便颜色逐渐转为黄色或黄绿色,之后又变为浅黄,最后到达成人大便的颜色。
婴儿喝母乳的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但大部分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天内都会排出黑色或深绿色的初便,这是胎儿时期吸收的胆汁和毛皮脂所致,这个初便是必须排出的,因为在初便中含有新生儿应该尽快排出的胆汁和毛皮脂,这不对婴儿身体产生危害。
从第4天开始,婴儿的大便由多次而变为少次,有些婴儿头几天要拉6次以上的大便,而有些婴儿则只拉一两次,这都属于正常范围。夏季婴儿因出汗较多,大便较稀、较多,不属异常,若是婴儿开始出现大便次数减少,或几天不大便等现象,家长可以考虑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调理。
婴儿的大便与喝奶的方式息息相关,正常喝母乳的婴儿大便黄色或黄绿色,较为松软,呈米汤状或芝麻籽状;喝配方奶的婴儿的大便颜色较为深黄、略带棕色,而且相对母乳喂养的婴儿拉大便的时间会少一些。
如果发现婴儿大便颜色偏白色,象牙白色或灰白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这可能意味着肝脏问题,如新生儿重症肝炎。如果大便偏色很黄,伴有色泽沉淀和颗粒物,那么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宝宝出现了轻微的黄疸,可以等尿透明之后再去医院做一个检查。
帮助婴儿改善大便情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母婴间的情感联系,给予充分的安抚,缓解其心理压力,若是有必要可以给捏捏小脚板、小手心,帮助刺激肠胃,加快排便速度。
之外,还需要注意宝宝饮食的营养均衡,如果看到宝宝大便较为稀水,可以给孩子添加一些含食物纤维的食物,如米饭、馒头、红小豆、糙米等,或询问医生给予其他帮助,如短期内适当添加维生素A、D,促进肠道的蠕动与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