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性骨折是由于长时间或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引起的骨骼疲劳不堪,出现的骨折现象。多发生在跑步、跳跃、踢球等高强度运动后,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疲劳性骨折往往发生在腿部,如胫骨、跖骨、腓骨等。同时,这种骨折通常不会立即引起明显的疼痛感,而是会逐渐加重,给运动员带来不小的困扰。
对于初期的疲劳性骨折,可以通过运动减轻或停止运动,进行局部支持治疗,如休息、按摩、理疗等方法,以便骨骼组织逐渐恢复。对于中、重度的疲劳性骨折,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疲劳性骨折的治疗过程需要时间,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
在疲劳性骨折的康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康复训练。一般情况下,康复早期需要进行一定的运动,逐渐适应足部的负重。在治疗后期,根据患者的特定情况,医生会逐渐增加运动量、强度和时间。
一般来说,疲劳性骨折康复期间的行走时间应该是有限制的。在早期康复阶段,行走时间不宜过长,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感受逐步增加步数和时间。在后期康复阶段,一般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行走时间。
为了预防疲劳性骨折的发生,运动员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训练;
② 合理选择运动场地和场次,尤其避免在硬地上进行高强度运动;
③ 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拉伸活动;
④ 注意合理饮食和睡眠,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
⑤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骨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