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是指在孕期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其出生体重和出生长度通常较轻或较短。早产儿的分级依据出生的孕周数目,孕周越短,早产儿的健康风险越高。在严重的情况下,早产儿可能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并接受治疗。
孕周是指孕期从第一天月经开始的第一天算起,到生产开始的日子数,通常为280天,大概为40周左右。早产儿的出生时间与孕周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越早出生的婴儿,其发生早产儿的概率就越高,同时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和身长也随之降低。
具体来说,孕周为30周及以下的早产儿属于极早产儿,其出生体重可能只有1千克以下;孕周为30-32周的极不成熟早产儿,在体重上通常也不足1.5千克;孕周在32-34周之间的不成熟早产儿,身长可达到45-48厘米,体重约为1.5-2.0千克,他们的生命安全约有90%以上,出院后只需身体保健护理即可;而在孕周在34-36周之间出生的较大早产儿,身长已接近50厘米左右,体重一般在2.0-2.5千克,仍需进一步关注其健康状况和成长发育。
除孕周数之外,早产儿的风险还与其母亲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母亲如果存在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宫颈松弛、感染等多种情况,都会增加早产儿的发生率。此外,母亲的年龄、身高、体重等都与早产儿的健康风险相关。
孕前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暴饮暴食,也可能导致早产儿的发生。因此,在孕期,准妈妈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的生活方式对胎儿的影响,如饮食均衡、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快等。
早产儿的治疗主要包括维持生命支持、营养支持、呼吸支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的调节及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护理体系。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儿的治疗质量和生存率逐年提高,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和专业医疗队伍的细致关注和治疗下,许多早产儿在治疗后能健康地成长。
在孕期,准妈妈们应该进行规范的孕检,及时发现早产儿风险的存在并积极应对,提前制定产后护理计划,为宝宝的成长发育打下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