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由于孕激素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孕妇的免疫系统会变得较为脆弱和敏感,容易受到感冒等疾病的侵袭。而且孕妇的身体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因此,孕妇很容易感染感冒病毒。
一般在怀孕4-5周左右开始出现感冒的症状。此时,胎儿刚刚开始成长,母体的免疫系统正处于调节阶段,孕期感冒对胎儿的影响可能很小。但是如果孕妇在怀孕初期感染了感冒病毒,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影响。
孕期感冒虽然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症状严重或治疗不当,仍会对胎儿产生一定的威胁。
一方面,如果孕妇在怀孕初期感染了感冒病毒,可能会导致流产或畸形的发生。因此,在孕早期感染感冒后,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另一方面,孕妇如果感冒发烧,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高烧会使得孕妇的体温升高,胎儿的体温也会相应上升,这对胎儿的健康不利。孕妇在感冒期间常常会出现食欲不振、口干、口臭、便秘等,这也会对胎儿的营养供给带来一定不良影响。
孕期感冒虽然难以避免,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减少感染的概率。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孕妇应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局促不透气的环境。可以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入居住环境,利于病毒的扩散和孕妇抵抗细菌。
(2)增强免疫力
孕妇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均衡的营养,适当的运动等方式,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此外,孕妇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维生素C、锌等。
(3)避免接触感染源
孕妇应该避免去人群较多的地方,尤其是在感冒高峰期。同时,孕妇应该避免与感染病毒的人接触,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
(4)保持情绪愉快
孕妇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合理的情绪可以提高免疫力,使孕妇更加健康。
怀孕期间,如果感染了感冒病毒,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由医生开出对症药物。同时孕妇要坚持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可以通过热水泡脚、喝盐水等方式来缓解感冒症状。
在选择药物时,孕妇不要自行乱用药物,应该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适当的治疗。孕妇可以选择一些口服感冒药物,但是要避免使用含乙酰氨基酚的药物,因为这种成分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孕妇可以选择一些泡脚盐,丙酸钠口服液等儿科推广药来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