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唐筛是一项普及度较高的产前基因筛查项目,可以对孕妇携带21号染色体染色体三体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预测出生的孩子是否是唐筛阳性婴儿。但是,很多爸妈们对于孩子出生多久才能进行唐筛还存在许多疑惑。
孕早期唐筛是指13周到14周+6天之间进行的唐筛,常常被称为孕早期唐筛或者是双标准唐筛。它依据孕妇的血液检测结果,结合孕周、年龄等多个因素来计算出胎儿21三体的风险,通常结果会标注为1:量纲数字,如1:50。这个数字表示的不是唐筛结果,而是在这个群体中的平均值。如果结果为1:50,则表示孕妇患有21三体的风险为50分之1。
但是需要提示的是,唐筛是一项筛查项目,而非诊断结果。如果孕妇的孕早期唐筛结果是高危,需要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或者是无创性基因检测等进一步的诊断项目,而这些项目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非孕早期唐筛通常是指在孕早期唐筛之后进行的唐筛。如果孕早期唐筛的结果为高风险,则需要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或者是无创性基因检测等进一步的诊断项目。如果孕早期唐筛的结果为正常,则继续进行孕期的产前筛查项目,如16周左右的四维彩超等。
需要注意的是,非孕早期唐筛的检测时间会因孕妇个体差异而异,一般会在17周到22周之间进行。此时进行唐筛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排除其他染色体异常风险,如18三体等。
生后唐筛是指在婴儿出生后进行的唐筛,主要是通过检测胎盘组织检查婴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一般,如果怀疑孩子可能存在唐筛风险,产前做了羊水穿刺等进一步诊断项目的孕妇,应在孩子出生后立即进行生后唐筛。
值得注意的是,生后唐筛的结果显示通常需要等待1-2周左右,如果结果为正常,则此后的生活中仍有可能发生唐筛等疾病,所以建议父母需要定期体检,以及当遇到孩子发育异常的情况时,需要及时就诊并进行必要的检查。
唐筛是一项帮助孕妇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的筛查项目,各种唐筛时间的选择需要考虑孕妇母体年龄、高风险疾病家族史、妊娠合并症等因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和解读。父母们需要掌握唐筛及时性,才能进行及时的产前筛查和诊断,为孩子健康成长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