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酊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品,常用于消毒、治疗皮肤病等方面。但是,过量使用碘酊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其中,对于哺乳妈妈来说,过量使用碘酊会影响奶水的分泌及质量。具体而言,过量使用碘酊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血液中的碘含量升高,从而耗尽甲状腺的碘,使甲状腺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乳汁的分泌受到抑制。
碘酊过量使用对哺乳产妇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避免或缓解其对哺乳的影响?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哺乳的时机。对于过量使用碘酊的产妇来说,很多人会担心自己不能及时给宝宝喂奶,影响婴儿的健康。事实上,一般来说,碘酊主要在外用皮肤伤口时产生影响,而且伤口不同、剂量大小也不同,因此能够哺乳的时间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建议哺乳妈妈在过量使用碘酊后应等待1-2小时后检测自己的尿液中的碘含量。当尿液中的碘含量降至正常范围时,即可继续哺乳宝宝。
除了等待一定时间外,哺乳妈妈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减缓碘酊对自己和宝宝的影响。具体而言:
1、在使用碘酊时,应尽量避免过量使用,一般使用适量即可起到良好消毒效果;
2、如果伤口较小,可以使用其他无碘消毒剂代替碘酊,如乙醇等;
3、如果伤口较大或者需要长期使用消毒药剂,建议在哺乳后再进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