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跟骨骨折或扭伤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恢复跟骨的正常功能。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脚部的正常运动功能。一般来说,跟骨内固定手术后患者需要经过3-6周的康复训练后,才能够下地行走。
手术后要注意保护跟骨,不要负重行走,以免损伤跟骨的固定效果。恢复期不是固定的时间,不同患者的康复情况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康复期间,应该密切观察脚部的变化,随时与医生沟通,调整康复计划,以便更好的实现康复目标。
康复训练是跟骨内固定手术后恢复脚部功能的关键。早期康复训练主要是以促进软组织修复为主,但不代表负重下地活动。术后6周左右的康复训练是跟骨内固定的关键,如何进行力量、平衡等方面的合理训练,对术后脚部恢复非常重要。
康复训练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早期康复训练、中期康复训练和晚期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目的是固定跟骨,减轻疼痛,避免肌肉萎缩,主要以保持关节活动以及进行康复袜带训练为主;中期康复训练是逐渐增加无负重下的扭矩训练、 杠杆练习、日常技能训练;晚期康复训练是增加负重下的训练,如步态训练、上下楼梯练习等。
跟骨内固定手术后一般需要住院治疗,患者应该听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手术后的第一周需要完全卧床休息,之后渐渐开始康复训练。下地行走前的准备阶段应进行机械康复治疗,如康复设备的帮助下实虚跟足底部肌肉,并保持脚踝等关节的灵活度,以增加下地后的稳定性。
此外,注意掌握正确的跟骨内固定手术术后饮食和起居,避免影响跟骨固定效果。手术后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多吃瘦肉、鱼虾、清汤等,保证营养均衡。在起居上也要仔细,尽量避免交叉腿坐、跪着等姿势。
跟骨内固定手术是一项重大的手术,患者要认真选好医院和医生,并提前做好手术前的检查。在手术前,必须全身检查,明确患者是否适合手术,是否有其他严重病史。
在手术中,钢板的摆放、螺钉的数量和位置非常关键。医生需要严格的按照手术方案进行操作,以保证固定效果。手术后,患者要坚持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和康复训练,以恢复足部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