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生婴儿来说,每次喂奶的时间不应该过长,建议控制在15-20分钟之间。因为婴儿的胃容量有限,肠道食物通过速度过快会造成消化吸收不良。此外,过长的哺乳时间还可能导致乳头疼痛及乳腺堵塞。
但是,婴儿个体间的差异非常大,有些婴儿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妈妈需要观察宝宝的吃奶表现,逐渐获得更好的哺育感受,以便充分满足宝宝的食物需求。
对于一个新生儿,每天至少需要喝8次奶,每次吃奶量约为100-150毫升。一般来说,婴儿到了6个月以后,每日的奶量会相应增加,但次数会逐渐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单次喂养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宝宝不想吃太多奶。而单次喂养时间过短,则可能无法充分地喝奶。这时候,可以采取站姿喂养,帮助宝宝充分吸收,减少剩余的食物。
婴儿吃奶多久才算正常,其实不存在一个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不同,所需能量供应也不同。有的婴儿吃奶量少,但是体重增长迅速,而有的婴儿吃奶量多,但体重增长相对较慢。
因此,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排尿、排便情况、体重增长情况以及活泼程度来判断婴儿是否吃得充分。同时也要重视婴儿的口腔卫生,避免甜食和奶瓶牙,为宝宝未来的健康打好基础。
宝宝吃奶时的吸吮动作对于乳汁分泌和新陈代谢都有很大的影响。
第一,姿势要正确。婴儿的头、颈、背部要处于一条平直的直线上,背部要有足够支撑。而喂奶的母亲头部应该朝向宝宝,面对宝宝,可以用肘部支撑自己的手臂。
第二,帮助宝宝开口。在乳头贴近宝宝口腔之前,可以用乳晕刺激宝宝的口腔周围区域,帮助宝宝开口。
第三,婴儿吸吮的频率和强度也非常重要。在宝宝吸奶时,应该防止宝宝窒息,同时避免宝宝吞食过快。在宝宝吸吮乳头时,要尽可能让宝宝吸到乳汁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