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蜕皮一般发生在出生后的第一周到第三周,主要原因是由于胎儿在妊娠期内处于水中环境,皮肤表层会形成角质层以保护胎儿皮肤。而在出生后,皮肤接触到空气和外界的刺激,在逐渐适应这些新环境的过程中,原有的角质层会逐渐脱落,从而形成新生儿蜕皮。
另外,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皮下脂肪较少,皮肤细胞更新速度较快,也是导致蜕皮现象的原因之一。
新生儿蜕皮主要表现为皮肤表层出现小片状、薄皮膜状的脱落,通常出现在面部、手足部和腹部等皮肤摩擦部位,个别儿童会出现全身脱皮现象。蜕皮一般不会导致新生儿不适或发热等不适症状,除非同时出现红肿、潮红等其他异常表现,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蜕皮通常在出现后的2-4周内自然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家长可以在洗澡时使用温水和婴儿沐浴露轻轻清洗婴儿的皮肤,切勿用力擦洗或使用去角质产品。同时,为了预防新生儿脱皮,家长应注意保持室内湿度,避免婴儿皮肤过度干燥,选择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纯棉衣物,避免婴儿长时间在尿布中待着。
虽然新生儿蜕皮通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脱皮过程中,也需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皮肤的健康。若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