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病原菌侵入心脏内膜,引发的心脏炎症性疾病,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最终会导致心内膜、心瓣膜等部位受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丧失。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症状不典型,如发热、乏力、全身不适等,这些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很难被及时发现。随着病程的进展,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表现较为明显,如下肢水肿、心脏杂音、呼吸急促、胸痛、恶心、呕吐等,但这些症状又与许多心脏病有很大的重叠性,因此确诊需要多种检查手段。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确诊时间因患者病情的不同而异,通常需要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标志物检查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通常要求患者有发热、心音异常、周围血白细胞数量增多等典型症状。
确诊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医生常常需要依靠心脏瓣膜被损坏或患者经常接触或使用导管等情况间接判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十分重要,主要是通过预防细菌感染和控制细菌繁殖。在口腔、皮肤等受感染的地方,应及时清洗,消毒或包扎处理。外科手术、皮肤操作等医疗程序也要遵循严格的消毒规程。
对于容易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高危人群,如先心病患者、人工瓣膜以及先天免疫系统缺陷患者,建议预防性抗生素使用,这可以有效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