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甲肝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消化道传播,一般在人类世界中以水源性或食物源性为主。目前,甲肝疫苗已经被应用于临床预防甲肝的发生。然而,针对甲肝疫苗打过一针,能够产生抗体,但这种抗体可以维持多久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打甲肝疫苗后的2~4周,机体中的B淋巴细胞会被刺激并会自发合成特异性抗体。该特异性抗体被刺激后,在体内可形成抗体水平的高峰,可以在打完疫苗后的1年内快速上升。一般情况下,接种甲肝疫苗后,能产生激活特异性细胞抗体反应,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目前,我国推荐的甲肝疫苗为2针或3针。打完后的第一次针对甲肝的疫苗叫做初次免疫接种,接着再打一针,称为加强免疫接种。接种完甲肝疫苗后,可以对人体产生抗体,对该病毒产生保护作用。临床试验表明,疫苗接种后可持续保护1~20年。一次接种疫苗后可以生成1年的保护力,而2针或3针的接种方法,在接种完最后一针的6~12个月内,可使大多数受试者产生长达10年的免疫保护力。
接种甲肝疫苗的时间是影响甲肝疫苗保护期限的重要因素之一。疫苗接种应在明确的医学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情况和疫苗接种推荐,完成全部接种,并在接种后按指定时间进行复查和补充接种,以达到长期维护免疫力的目的。如果对甲肝的恢复免疫力需要与疫苗接种时间的规定相符,那么注射第一针后接种第二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人们需要谨慎对待疫苗的接种时间,才能防止甲肝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