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检查项目,可通过检查血液中的各项指标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其中,凝血指标是血常规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出身体凝血机制的情况。而血常规凝血的结果出来的时间,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凝血时间是指在加入凝血激活剂后,从加入时间到出现凝固的时间。凝血时间较短,说明凝血机制比较亢进,如血液黏稠度高等;若凝血时间延长,则意味着凝血功能低下或血液疾病等。此项指标的检查需要较长时间,一般需要约30分钟才能出结果。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指在缺乏因子Ⅷ、Ⅸ、Ⅺ、X等因子的血浆中,加入凝血活酶后凝血发生的时间,用于检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此项检查的结果约需在30-40分钟左右才能出来。
凝血酶原时间是指在加入凝血剂时,到血浆凝固形成凝块所需的时间。此项指标与凝血因子Ⅰ、Ⅱ、Ⅴ、Ⅹ、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相关,能反映凝血功能情况。通常情况下,检查凝血酶原时间需要等待1-2小时的时间才能得到结果。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凝血指标外,还有其他一些凝血因子也可以通过血常规来检测。比如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凝血障碍;D-二聚体可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有异常的血栓形成等。检查这些凝血指标所需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一般约需30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
血常规凝血的结果出来时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急需检查结果的话要和医生耐心沟通和协商。在检查前要据此制定好时间安排,以便及时了解检查结果并进行相应的治疗。